新闻 >   >  正文

良种+良法 培育高筋小麦良种

评论

一块田里,能“藏”多少高科技?

夏收时节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省农科院专家,赴襄阳市小麦科研试验田测产,发现科研人员在一块田里进行科技全流程集成创新,有效促进了小麦生产的提质增效。

瞄准市场,培育高筋小麦良种

6月初,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,高筋小麦品种高产攻关试验田,麦浪滚滚。襄阳市农科院正邀请省内外专家,对田块实地测产。

200多亩示范地种的都是高筋小麦,属于专用优质小麦类别,其面筋含量和筋力水平都较高,适宜制作面包、拉面和饺子等食品,市场广阔,收购价高。

鄂北岗地是我省小麦主产区。长期以来,当地农民以种植普通小麦为主,卖价不高,用途不广。随着人们生活状况改善,市场上对专用小麦的需求越来越大,由于供应不足,我国需要花巨资从国外进口专用小麦。

“依市育种,看禾选种,助农增收。” 近年来,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我国不断加大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发展育种产业。

“市场需要什么,我们就应当研究什么品种。”省农科院研究员高春保介绍,瞄准市场上的急需品种,省农科院加大研发力度。近年来,我省先后自主培育出襄麦32、襄麦39、鄂麦590、楚襄1号、扶麦368等优质高筋、株型紧凑的专用小麦品种,不仅为粮食增产奠定基础,因为市场不愁卖,每亩可以多收入100多元,有力地提升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。

高春保介绍,下一步,还将在专用小麦育种上推陈出新,让湖北小麦成为好小麦的代名词。

良种+良法,最高亩产641.92公斤

小麦七分种,三分管。

2020年起,省农科院与襄阳市农科院、湖北扶轮农业公司、襄州区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,联合承担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“鄂北地区优质高筋小麦品种选育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”,开展良种+良法配套综合技术攻关。

“以前产量低,主要是缺良法。”襄阳市农科院副院长凌冬介绍,当前农民种植小麦一般采用旋耕条播或撒播方式,种植密度大,容易形成弱苗,病害发生重,倒伏风险大,亩产突破500公斤很困难。

去年秋播,这块试验田引入小麦宽窄行宽幅精量播种镇压技术,亩播种量减少3-5斤,播种带宽度扩大5公分,并采用轮式镇压方式,使种子分布更均匀,有利于培育壮苗。改进播种技术后,小麦出苗更快、更均匀,疙瘩苗明显减少,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改善,病虫害发生减轻,倒伏减少,植株长势健壮。每亩小麦有效穗数达到40万左右,填补了襄阳小麦再高产的技术短板。

测产结果显示:襄麦32平均亩产为605.04公斤,楚襄1号平均亩产为641.92公斤,都成功突破600公斤。

减肥、减药,产量增加5%

千米之外,100亩肥药增效减施技术示范田也传来捷报:化肥减量19%、农药减施30%,产量增加5%!

农业生产占碳排放的三分之一,此项技术对我国减少面源污染、减少碳排放具有重大意义!

业内专家介绍,一直以来,我省小麦生产施肥总量偏高、养分配比不合理、农药使用不当,浪费巨大,污染环境。2017年起,省农科院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“湖北麦区小麦化肥农药增效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”,破解肥药减量与稳产增产双赢难题。

“‘双减’增效的关键,在于提高化肥和农药利用率。”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副所长杨立军介绍,研究团队通过试验对比,筛选出适合本地推广的氮高效利用小麦品种,研发出一种肥料增效剂,可减少氮素损失,使小麦全生育期化肥用量减少10公斤以上。通过测土配方,该团队还与企业联合研发出适应小麦生长特性的专用缓释肥,以满足小麦整个生育期的营养所需,省时省工。近几年,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等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。团队提出在播种前拌种,在苗期和穗期施用生防菌剂,以提高小麦“免疫力”,预防病虫害发生。

目前,这套小麦肥药增效减施技术已经在全省推广160万亩,节本增收效果显著。当天测产结果显示,该模式减少化学肥料用量19%、减少农药总用量30%、提高肥料和农药利用率,每亩增产5%,节本增效78元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曾凡松 唐清)

标签: 高筋小麦良种 小麦良种 产量增加 培育壮苗

今日热点

热点排行

最近更新

所刊载信息部分转载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邮箱:5855973@qq.com

联系我们| 中国品牌网 |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 营业执照  Copyright © 2018@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