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第一届深空探测(天都)国际会议上,我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透露了深空探测任务“时间表”:鹊桥二号中继星和嫦娥六号探测器计划明年发射,嫦娥七号、嫦娥八号将分别于2026年、2028年奔月。
在月球探测方面,探月工程四期近5年计划实施3次发射任务。吴艳华介绍,我国将在2024年前后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和嫦娥六号探测器,实现月背采样返回;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,实现月球南极资源勘查;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,和嫦娥七号一起构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。
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、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吴伟仁介绍,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:计划2028年前构建基本型,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;2040年前建成完善型,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及科学试验,并建成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,服务载人登月和火星、金星等深空探测;之后推进应用型月球科研站建设,由科研型试验站逐步升级到实用型、多功能的月球基地。
【资料图】
在行星探测方面,天问二号、天问三号分别将在2025年前后、2030年前后发射;天问四号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,预计2035年前后对木星及其卫星环绕探测,2046年前后到达天王星。吴艳华还透露了行星探测的远期设想,我国将论证金星、水星探测任务,以及冰巨星、主带小行星、半人马族小天体等探测任务。
而作为连接深空探测航天器与地球的“风筝线”,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将分先导型、基本型、拓展型三期建设。其中,一期先导型将在2030年前建成,支撑探月工程四期、国际月球科研站等任务;二期将在2040年前实现区域导航,服务载人月球探测、国际月球探测等;三期将在2050年前实现火星、金星通信导航覆盖,服务火星、金星、巨行星探测和太阳系边界探测等。
相关新闻
嫦娥七号将到月球找水
在2023年中国航天大会主题展览上,未来月球科研站的沙盘绘就了航天人心中的“月宫”。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展望,嫦娥七号将到月球去寻找水的踪迹,后续有望通过一系列任务,持续探索建设月球科研站。
彭兢介绍,嫦娥七号就瞄准了月球南极,期望能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。月球上还有一种特殊的地形——永久阴影区,科学家推想,这类区域甚至从月球形成至今就没有见到过阳光,其所具有的极低温度,可能成功地将水捕获、留存。
基于遥感探测数据,月球永久阴影区内水的含量可能达到5%。“这么高的含量,水不论是以冰的形式存在,还是与泥土混合,都有了提取的可能。”彭兢畅想,如果这一猜想能得到直接证据,不论是未来为航天员驻留月球提供生命保障,还是将水电解成氢和氧作为能源使用,都将有很大的想象空间。根据目前探月四期工程的方案,嫦娥七号的飞跃器将成为首次在月球表面进行飞跃的人类探测器。彭兢说,其目标便是从平坦的、有光照的区域起飞,跃入附近的永久阴影区内,用自身携带的采样和探测设备,去证明永久阴影区到底有没有水、有多少水。
亚洲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试车成功
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,中国宇航新动力铜川试验中心所属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,日前实现考台试车圆满成功,可正式投入工程应用。该试验台投入使用后,将有力保障我国重型运载火箭、载人登月、深空探测、天地往返、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。
该试验台通过模块化、柔性化和数字化等设计手段,形成了一座适应后续多型号快速敏捷迭代的、多功能且柔性的倾斜双工位试验台。试验台突破了低温流体多孔式整流技术、可调轮毂式流量测量技术,基于拓扑优化的推力承载结构设计技术、高精度分布式测控网络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,牵引了大口径流体装备技术的发展,达到行业领先水平,模块化、柔性化和数字化试验能力将同时满足多种型号发动机的试验任务。
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科技委主任谭永华表示,亚洲最大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顺利建成,并圆满完成考台试车,标志着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,试验能力大幅提升,在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