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 >   >  正文

“把作品写在大地上”,黄陂泥塑扎根生活

评论


【资料图】

“把作品写在大地上”,黄陂泥塑扎根生活

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

摄影记者 肖颢

通讯员 夏梓 符坚

20世纪70年代初,黄陂农民泥塑创作活动的开始,让艺术的春风吹到这片希望的田野。现在,聚焦这一艺术创作的“沃土艺象——湖北黄陂农民泥塑文献展”正在湖北美术馆展出。6月23日,湖北美术馆邀请该展览学术主持,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于洋来到现场,为观众介绍展览、解读“黄陂泥塑”。

沾着泥土味,载着乡土情。“沃土艺象——湖北黄陂农民泥塑文献展”分为“湖北群众美术活动”“黄陂农民泥塑”“传承与发展”三大部分。

进入展厅,于洋首先为观众介绍了展出作品《喜信》《演出之后》等湖北美术馆藏中国画,作品皆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。《喜信》描绘了全家老少围着“五好战士”这一奖状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的场景。“作品色彩鲜亮,这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色彩,然后你们看,作品里人物的表情也都非常喜庆。”《演出之后》描绘的则是剧目《白毛女》演出结束之后,对剧目有强烈共鸣的农村老大娘与台下的“喜儿”及其他演员一起,大娘控诉地主阶级和万恶的旧社会的场景。于洋介绍,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带着对老百姓,对劳动者的情感,“你能感受到一脉相承的延安文艺精神,艺术为人民。”

展览现场,结合相关中国画、印刷品《湖北农民画》《户县农民画》等,以及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,“为什么在湖北黄陂这个地方会产生农民泥塑,这是中国现代雕塑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”的思路逐渐清晰。

湖北省美术界非常重视群众美术的辅导工作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,“当时专门成立了美术创作顾问会,美术的培训班等,这些活动,也带动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。”通过展出的农民作品,观众不难看出,经过专家们的辅导,农民绘画、农民泥塑叙述表达准确,造型能力成熟,“农民创作有新的办法,新的趣味。农民表现农民的生活,带着泥土的温度。我们今天有一句话叫作‘把作品写在大地上’,当时就是这样,农民朋友们和艺术家们他们真的是把作品写在大地上,而且就是用泥土、用他们来种粮食的赖以生存的土地来做雕塑。”

展览在湖北美术馆特展厅展出,将展至7月2日。

(来源:极目新闻)

标签:

今日热点

热点排行

最近更新

所刊载信息部分转载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邮箱:5855973@qq.com

联系我们| 中国品牌网 |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 营业执照  Copyright © 2018@. All Rights Reserved.